当前位置:主页 > 求包养网 > 正文

情人节让爱为家 网友为何集体笑场?

05-10 求包养网

  8日,石黄、京珠高速惊现四块反色情公益路牌广告,12日,500余块公交车站站牌广告,又亮相石家庄街头,广告内容更加雷人,诸如:“情人节不要出轨”,“万恶淫为首,百善孝为先”,“色字头上一把刀”,“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”等等。

  在今天,石家庄那500块广告牌,无疑算是这个情人节最为“另类”的一道风景。“让爱回家”这个宏大、主流的命题,却被广告牌上那一条条充满粗暴和陈旧意味的口号式“规劝”,搞得狗血四溅。

  “万恶淫为首”式的棒喝,“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”式的教导,营造的节日气氛,固然怪异,让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,但网友的集体笑场和不以为然,除了这些广告语本身价值观的迷乱,更在于其诉求的非理性。

  《新周刊》在它某年的情人节专题里,以“滥情”来定义这个时代的男女。“滥情是这个时代的情感癌症,无药可医。它类似溃疡:表面桃花灿烂,实则濒临溃烂。爱情成了持续一生的集邮行为,鼓励了见一个爱一个的‘沟女狂’。‘作为理想,我打算过一种下流、丑恶的生活’成为所有人的座右铭。”

  在这个语境之下,“让爱回家”,听上去既空洞,又无力。加上支撑“让爱回家”的逻辑是“万恶淫为首”这类草率的“性爱观”,其效果就尤其显得夸张和失真。惹来的,只能是一通讪笑和恶语。

  据说这些强悍广告是由一家反色情网站发起的,而投放费用则由自愿者们掏腰包捐款。所以,我们估且将其理解为“善意动机下的雷人表达。”但网友压倒性的冷嘲热讽,除了对标语本身的生理反感,还有更为深刻的大众心理基础,在一个流行“滥情”的时代,“纯情”反倒有些装腔作势。

  网友们的反弹大致有三个走向,一是不认同广告发布的时间。广告投放者显然把这情人节当成了“情妇节”或“情夫节”了;二是不认同广告的内容,认为把贞操作为女孩最好的嫁妆,其本质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不敬;三是对广告效果的质疑,几句很搞的“回家指南”,如何让城外花枝乱颤的人大梦初醒?

  很显然,这些广告并没有达到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效果。笑场则更值得人反思和回味。

  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,“情人”往往指的并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人,而是婚姻之外的男女关系。所以,这些广告在这一敏感时期批量面市,难免给人一种“发布者不怀好意”的动机推测,也会让人产生联想,对号入座。所以,它被口水淹没,并不让人意外。

  而情人节的这种尴尬,除了过于浓烈的商业气息造成的“串味”外,更在于现代人内心的某种隐密的躁动。“情人”,在不少人眼里,成为和房子、车子一样的“成功标签”。而且,“身体”“情欲”有时又成了一种资源,它除了释放过剩的荷尔蒙,除了制造艳遇,也勾兑关系,满足物欲,甚至累积财富。社会学家李银河针对这种种乱象,曾指出这是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价值混乱。

  理想主义者史铁生说过:“性代表着对现实、物质、肉体欲望的满足;爱代表了对理想、精神、心灵情感的渴望”。而在现实和理想之间,更多的人选择了现实。 据说现在许多酒吧门口,会有小贩低调叫卖假宝马钥匙,这成了男人泡女人的利器。又据说《非诚勿扰》的人气女嘉宾佐藤爱,已收到一千个男人求包养的信息。这正是当代人内心的暴风眼。而近年来,唯一比我国经济增长更为强劲的数据,恐怕就得数离婚率了,民政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北京的离婚率已逼近百分之四十。

  情人节本身没有原罪,只不过在这样躁动不安的背景下,也就出现了这种貌似“极端”的反色情广告。而引发众多网友“吐嘈”和笑场,这或许是这些粗陋的广告牌唯一的价值:它至少让我们借机审视,我们内心究竟涌动着何种欲望和焦虑。刘兴望(媒体评论员)

  海洋饼干:应验了一句老话:你越是饿了,你越认为食物的重要。现在满大街的这种宣传,说明了什么?你懂的。

  野洋井君:情人节、淫、色、放荡、孝、贞操,莫名其妙地扯在一起是想说什么?我困惑了。

  交通1003治文:其实我不够资格转发这条微博。亲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!一切都以“爱”之名!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uzhanba.comhttp://www.quzhanba.com/a/11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