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包小三 > 正文

老农自述: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哪些历史事件

05-15 包小三

 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,今年73岁,玩头条也有好几个月了。每次看到头条上关于一些近现代史相关的文章时,就会不自觉的回想起以往的生活。

  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我,活了大半辈子,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冒进式的发展,也见证了那一段特殊时期的颠倒;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繁荣......

  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之中,对于底层的农民来说,每一次的改革创新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创伤,亦或者是姗姗来迟的幸福。

  而我今天要说的,就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历史时刻,或多或少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我身边的家人们有些在这些历史时期受难,有些也因为改革的春风一跃而起。

  从1958年开始,我们村子就开始出现饥荒了,而且是越来越严重,大集体的食堂也在1959年春就停止了供应,家里有工分和粮票的,去生产大队也换不到粮食,后来,救济粮发了一些红薯下来后,总算缓和了一段时间,

  但是,饥饿依然没有停止,大旱和寒潮让庄稼颗粒无收,就连通向大江大河的灌溉渠也干了。村里人没吃的,就开始在地头上挖茅草根吃,跑去山丘上挎榆树皮回来吃。村里很多人顶不住持续的饥荒,很多人开始往江西逃难。

  我们一家八口人,饥荒年代的困难可想而知。那一段痛苦的记忆犹如烙印一般烙在了脑海里,至今也无法忘怀,三爹家的女儿饿死后就逃难去了彭泽,而自家亲戚这边,几个舅爹也去了那边,我们一家人,只能靠着草根、树皮、粗糠等等勉强维持生命,就盼望着救济粮能早点下来。

  之所以我们一家没有逃难,是因为父亲坚信国家不会抛弃农民的,救济粮迟早也会下来的。而饥饿出现缓解的时间便是到了1961年的春天,村里留下来的人基本上都领了救济粮,上面也调来了种子,农事耕作也恢复了正常。

  饥荒三年过后,村子迎来了短暂的平静生活,以前开办的学校也开起来了,从城市里来的年轻人除了和生产队干农活之外,也在学校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......

  只是好景不长,当村里组建了特殊小队之后,就开始挨家挨户作威作福,祖宗三代都要过问,而且还不能有任何的欺瞒,一旦发现就直接带走......

  那时候搞得村里人心惶惶,一旦特殊小队的队长去了哪家,哪家还不是拿出好酒好菜招待,就是没有借也给借来,这样才能让他们吃好喝好,酒足饭饱之后也就什么也不过问潇洒离开......

  当年,我们家也因此遭了殃,队长去我爷爷家的时候,我爷爷并不知晓是什么事,所以就没有招待他,后来,又去了村里打听了我们一家的消息,说我爷爷的爷爷以前是地主身份,家里有多少多少田地,并以此为借口带走了我爷爷,而且还召集了村里所有人“打倒”我爷爷。

  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八几年推行后,按照每人8分田计算,我们家一共分到了6亩田,这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好事了,种田的积极性比以往不知高了多少倍。每年交足了公粮之后,剩余的粮食除了吃之外,还能有多余的可以拿来出售。

  90年代的时候,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出去打工,也有很多人做生意,最早一批出去的人都挣了大钱,在村里也是第一批盖楼房的村民......

  那时候,村子里谁家挣了钱了,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里盖房子,而且盖的最多的都是小三层的洋楼,所以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可惜的是,如今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,也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村子里才会热闹些。以前靠维持生计的农田,也在村集体的努力下没有荒废,请了种田大户给承包了下来。

  回想这几十年的人生,也见证了这几十年国家的发展和强盛,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农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
  这就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农民最好的福利,可以不用为吃穿住用而烦恼,可以不用耕田种地而劳作,可以玩玩手机就可以知晓天下动态......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uzhanba.comhttp://www.quzhanba.com/a/21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