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包小三 > 正文

龙陵:农污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底色

06-15 包小三

  龙陵县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,借助“大三格”“小三格”的经验模式,因地制宜,把农村污水治理和产业发展、村落地貌等紧密结合,探索出一套农村污水治理的“龙陵模式”,为乡村振兴绘就了幸福底色。

  当记者走进龙陵县腊勐镇腊勐村的西边寨小组时,村民王玉兰正在地里给蔬菜浇水,她用的水正是西边寨小组生活污水治理后的尾水。“我家种着葱、姜、蒜、玉米,以前浇水都是从家里一桶一桶提到地里,现在生活污水‘大三格’直接建到地边,省时省力,非常方便。”村民王玉兰一边浇地一边高兴地说道。

  龙陵县腊勐镇西边寨小组是典型的半山村落,全村 78 户 288 人,以种植蔬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。因受干热河谷气候影响,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村民蔬菜种植的“绊脚石”。2024年,西边寨小组被列为龙陵县“千万工程”农村污水改造治理的第一批村寨。在项目实施中,西边寨小组把家庭生活和牲畜养殖等污水,通过管道排入“小三格”进行处理,再通过管道排入田间地头里的“大三格”进行处理收集,最后用于农业灌溉。“‘大三格’建好以后,农户用大三格的尾水进行浇菜地,不仅解决了挑粪水的问题,还解决了灌溉用水的实际困难。”龙陵县腊勐镇腊勐村党总支书记杨京贵说道。

  尾水变成了肥水,生活污水有了“归宿”。既顺势“破局”蔬菜种植缺水的问题,还能助力当地种植、养殖业发展。龙陵县腊勐镇腊勐村党总支书记杨京贵说道:“尾水经过处理后,虽然水变清了,但是肥力还相当足,用来灌溉浇地,可以使蔬菜的生长周期缩短,还长得比较旺盛。”

  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麦子地小组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隐患点,在实施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,摒弃传统的砖砌式化粪池,进而采用整体式“玻璃钢”污水处理设备作为“小三格”和“大三格”化粪池。“我们采用这个装配式化粪池,因为它是一体式浇筑,一体式结构,就算我们地质发生了位移或是浅层发生了滑坡,也能解决我们污水收储的问题。”龙陵县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振晗介绍道。

  结合麦子地小组是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,在污水治理施工中尽量减少开挖点,采取整个小组共建一个“大三格”的污水治理措施。龙陵县龙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振晗说道:“玻璃缸是一个传统的三级装配式容器,第一级,主要是对大的粪渣进行沉淀,然后再到第二级第三级进行发酵,发酵后污水就变成了清水。最后清水通过尾水池进行收储。”经过龙陵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的检测,麦子地小组的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明显。“今天我们对现场进行采样,感觉水相对清澈,净化水质比较好。通过现场检测,pH 值是 7.74,符合地表水要求。”做完污水检测的龙陵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黄思闲说道。

  实施污水治理后,不仅有效解决村子污水直排、乱排问题,还有效遏制了蚊蝇滋生和病菌传播。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寨也变得更加整洁、美丽和宜居。“路面干净了,沟道也没有污水了,流入池子以后我们又可以二次利用,进出都闻不到臭味了。”生活在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麦子地小组的村民有感而发。

  龙陵县在污水治理中,因势利导、顺势而为,在涉及的80个自然村中推行“一户一办法、一片一规划”的“大三格”“小三格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,对农村生活污水、畜禽养殖污水进行系统治理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稳步提升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,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因地制宜推行‘大三格’+‘小三格’治理模式,实现生活污水与畜禽养殖废水等同收同治,切实解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最后的堵点、痛点,全力推动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。”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龙陵分局副局长赵兴龙介绍说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uzhanba.comhttp://www.quzhanba.com/a/2756.html